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

書介:從《鋼穴》到機器人

(本文為參與貓頭鷹出版社《鋼穴》試讀活動 而成)

== 本文極少劇情洩漏 ==

鋼穴的圖像

繼上次的時間迴旋試讀活動後,貓頭鷹又佛心來的舉辦了本次《鋼穴》試讀活動,造福我們這些愛看小說,買到口袋空空的讀者,我當然很快的就參加了。這是一本西元 1954 年成書的「科幻」長篇小說。過了 54 年,有幸獲得貓頭鷹出版社重視,翻譯再版,要不是內容經典,足夠暨升文學之林,就是作者夠份量,而《鋼穴》就是這麼一本書。

本書作者艾西莫夫實在不用多做介紹,稍微 Google 一下就有太多大師的資料。在此只想談談,以半世紀後的眼光,我怎麼閱讀這本科幻作品。

《鋼穴》是艾西莫夫科幻小說中,「機器人」系列題材的第一本長篇小說。在1954年那個時代,機器人剛從小說中步入真實世界,「機器人」這個字(robot)也才剛被發明不滿35年,艾西莫夫撰寫,以機器人三大定律為主題的機器人系列短篇小說,已達十年了。

55 年後,我們的生活已經走入本書領域。看看故事剛展開時的一段話:「我們興建高樓,大家擠在一起。太空族則是每戶都有一座穹頂屋,一屋即一戶,而且每座穹頂屋之間都有空地。」現代水泥高樓圍繞之下,愈來愈多人提倡回歸自然,「他們的生活貼近自然,比較健康,品質也比較好。現代生活的缺點就是隔絕自然」,這可是50年後的警察局長,或是50年前的艾西莫夫在對我們說話?

我將本書視為艾西莫夫對於地球的末世預言:「城市文明意味適當分配食物,並大量使用酵母及水耕法」、「城市結構非常合乎科學。行政區位於中心,由各種辦公室組成龐大複雜的體系。每座大型住宅區的方位都經過精心規劃,縱橫交做的捷運與區間帶穿梭其間。市區外圍則是工廠、水耕區、酵母培養桶以及發電廠」,彷彿看到科比意(Le Corbusier)理想都市幻化眼前,又彷彿置身於被山手線與數十條地鐵、鐵路所貫穿的東京池袋區。

2000 年以來的網路發展,是艾西莫夫未曾預料的科技大躍進。晶片與積體電路,還未帶來具思考能力的機器人,卻已讓人們越來越像機器人。超越四庫全書書目的資訊可以存於一台隨身的 iPod 中,我們可以穿透無垠的空間,無線無限的 Google,如果大師穿梭時空,他能夠接受我們還是同樣的人嗎?

艾西莫夫也未曾預料得到,機器人尚未普及之前,機器∕人∕機器人的界線卻已模糊。改造人遍佈地球,裝設義體還未能讓你跑的更快、懂得更多,但已可以讓你活的更久。機器將要擁有神經,而人類選擇植入晶片,開始御電飛行。從機器人,我們已經走了這麼遠,但僅僅實現大師預言的第一步而已啊。面向無窮寬廣的宇宙,我們還有多遠的路要走,誰將與我們共行?

機.丹尼爾明瞭一切:人性才是答案。幾可亂真的機器人尚未到來,未來卻已到來。

科幻小說家總是走在世界的前端。55 年後,機器人越來越像人,但還沒威脅到人類的生存。我們還不需要使用三大定律作為機器人的緊箍咒,但對於 1950 年的人們來說,比起小說、電影裡的機器人,我們的面貌是否更為陌生了?

延伸閱讀

  看完了本文,去 買書吧
  或者 讀讀另一本科幻小說的推介:時空旅人之妻
  或者 讀讀其他關於科幻的文章

0 意見: